瑣語代信通聲氣(十四)

仁俊

 

        暗地裏淨豁得了卻細故,發心便沒一般的盤計、纏絞,展得開絕大心膽;明地裏猛決得(為法為人)直赴大難,償願便有非常徹真的定奪、作為,荷得著無上佛道。

        「為己」為得不著自我,直從自我枷鎖掙脫得淨落落,翻身豁眼面貌新,不盤、不見、不現「故我」時時新。「為人」為得(現前當來)不忘他人,直對他人恩誼酬償得充滿滿,捨財說法語意正,必感、必喜、必敬眾生(如諸佛)處處正。「有為」中為己、為人為得如此者,內在器識與外在風範,則一起平實得不倒不偏,自覺覺他基奠穩。

        有漏因果觀化為響徹耳根的警鐘,三毒便頓治得即萌即斥,決不疏懈沌昧;無漏因果行成為照見意根的智光,三(解脫)門便敞豁得直對直現,決定振舉邁入。

        時間用得光明正直,光正得定定篤篤,目注心向的出入得不離佛法之門,世法之路從佛法門中進出,折轉、繫聯、繹絡得活靈通暢,應為應守的不失分寸,不蹈俗常轉俗常。

        「無我觀」不離念頭常習應,「為人行」盡向眼前必推展,水晶體般的菩薩身心與言行,能讓一切人察看得內外徹澄渾平,引起許多人的景慕與效摹,全憑如此的無我觀與為人行所感召、團集。學習菩薩的吾人,務須注意:學成水晶體般的身心與言行;構成這般身心與言行的基因;「好行真實」;我們從念頭、眼前推展這真實吧!

        只顧演造、鋪張自我體面的人,永遠探豁不出佛法中的大頭面來;想真的探豁出佛法的大頭面,就必得立刻猛決地停止演造、鋪張自我體面;省卻了為自我體面耗損心神,三業注在三藏中勤苦攻究、習應,生生世世才能於娑婆人間探豁出佛法中的大頭面來!

        淨心把正法學得、持得、用得、印得從念頭直直向上、上進得直見諸佛,下化得直為眾生,活在、覺在如此的上中下;肯認著自家身心能做此上見下化的基地、力源,只須念頭活在、覺在正法中,憑正法破絕了一切戲論,便足以荷起而完成此使命與任務。這樣的完成感不離念頭,淨心與正法才會成為念頭的活力、覺力,覺得永不與戲論相見,直見諸佛與眾生,以佛心敬待眾生,導眾生景仰佛法。

        最分明的開始:直直了了地觸不著自我,內能徹明外能安,善用「假我」學「至真」(佛陀);將至真的因地與果地,諦勘得念不失,緊操得行必決、攝取、照倣得有形中威儀準當,無形中威德昭彰,能如此,至真因地與果地的一切,漸漸地化為我們身心中的活榜標,「稟受」得不走樣、不變質,我們的身心才成為活道場、真道場。現代中國僧團中最缺乏、最急需的是這樣的道場,我們儘快、儘力地從身心中建立起來吧!

        佛法學(擇)得明豁,人心(察)用得清醒,舊惡業根治得絕情,新善行根發得住念,立在諸佛前致心學佛,活在眾生中致身度生,學佛學得心地開曠,度生度得貌相(惱)消(氣)平,身心全都化為諸佛與眾生間的橋樑、管道,做的事盡己施財,說的話憑智施法,施財與施法,成為自然、必然的性習,「利行」與「同事」,則配應得心效諸佛(菩薩),不虧(一切)眾生。佛法中以學致用的綜合標的:必效諸佛,不虧眾生;作此二者的先導者,學得明豁透昧蔽,用得清醒汰混雜。

        最有心有德者--操心不操命,把心操存、斡運在佛法上,佛法成為最新之心;以最新之心把幻我觀空(淨)了、用活了,不玩幻而能點脫迷於幻者,面目直對佛法,身手直展(直獻)眾生,手展得將眾生與諸佛拉合在一起,身獻得學諸佛之心永遠與眾生同在--忘卻了自己。學佛法,學得這麼有心、有德,最光淨、真實的菩提心,才會生死不忘、安危不捨、顛撲不破,直學直見諸佛,直為直度眾生。

        十一

        智慧直破自我,勝解因緣不戲論,出世「無住」應默寂;道德直捨我所,深信因果息私圖,入世「無匱」悉獻奉。一切時處念頭上、心底裏、眼面前都與此無住應得明、無匱悉得切(懇);直效直致難行能行、難忍能忍的菩薩精神與精誠,才能從我們言行中直直捷捷地發揮得只增不減--永劫中覺踐真積,真積覺圓不誑(諸佛)負(眾生)。

十二

        善用其心的人:念力與法智合一,情不能惑見不動;正持其身的人:業緣與行願相融,危不能脅安不逸。

十三

        念頭之觀不離於「法生苦生,法滅苦滅」的體察、證印,察印得日常中透得過五蘊--不受困、非常中捨得了五蘊--不耽戀,理解了業緣、業感的有漏身心,僅是五蘊的前後「相續」,現實「相依」,此外,決無任何定性、實體,一切天生、神創及我「主宰」等等的邪謬情見,便被廓清得了無蹤影。光光正正的人生觀,真真健健的菩薩行,就這麼永絕遮蔽,不打折扣。

十四

        佛法不離念頭心底,心地化為佛法基地,學佛法,從心地上建設、奠立佛法基地,一切業行便能活生生、敞豁豁的直現,直用佛法,對世法直覺得不著不離,能出能入,導一切(有漏)眾生直入正道學佛法,有了這片基地,我們才有決定性的「登地」把握哩!

十五

        暗地裏豁脫得絕不想圖佔什麼,起心動念沒計量,廓廓澄澄無所住;明地裏通聯得決不肯厭棄眾生,策願緣苦必照提,懃懃篤篤有所為。無所住中數發無量心,有所為中盡破有漏業,無畏、無貪的淨健之佛性,從日常中培練、體現,於非常中(獻)捨(得)徹--兌現得永不扣減,絕不撓退,就這樣,從淨智大悲中,離卻了自我,吸得著眾生。

十六

        佛法學得、持得、用得化為隨念之鏡,透照得對治、振脫自我氣魄、獰相,直見諸佛慈容,直效菩薩(們)「愛語」,見一切、對(待)一切有情的心量與嘴臉,則鮮活摯豁得通洽、聯誼而篤真;篤真得什麼都放得下,惟有佛法與眾生忘不了。我們現在最應注意、集力墾闢、植培、成長的:就是這麼一片心地,一副嘴臉啊!

十七

        做人的腳步--精進--不肯停下來,生命的光燦前程,全憑自己這麼創闢出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