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介印順導師著作讀書會

李宏昭

 

        一九九七年初,我與多倫多的幾位朋友相約,一同閱讀『佛法概論』,每月聚會一次,輪流以粵語報告心得,提出問題並討論;形式雖然輕鬆,但態度嚴謹,以深入研討為目的。由於都是頗為相熟的朋友,而人數不過十多人,聚會就安排在各人家中舉行,更因大家都有工作,所以通常選星期六聚會。一年多以來,除幾位朋友中途因事退出外,其餘十二人皆能堅持到底,以每月讀兩章的速度,如願地把整本書讀完。閱畢,初學者如久旱逢甘露,再讀者也了解益精,倍覺回味無窮。大家法喜充滿之餘,互相報導個人心得,並提出如何擴展此一有效的學佛活動。以下是意見的點滴,貢獻給各地朋友參考。

        學佛不離「戒、定、慧」三學,而慧學必循「聞、思、修」而入。讀書雖然以「聞」為主,互相切磋也加強對「戒、定」的增長,鋪下修「慧」的根基。

        來自香港的黃家樹居士,受邀在多倫多法相學會弘法,對印老的學說,闡揚及推薦甚力。多倫多佛光山的法師,亦曾開『成佛之道』講座。雖然平日大家都有去聽聞法師或居士說法,畢竟缺少互相深入研討的機會。這裏,不免懷念佛在世時,佛弟子互相請益的盛況,如『阿含經』中有關阿難、舍利弗及目犍連等之記載。對於這一點,讀書會正好彌補了不足:不但培植自力多於他力的進修,符合佛法的根本信念;虛懷而雄健的辯證,更能發揚「四依、四不依」的精神;而熱烈的商討,將是培養傳燈佛弟子辯才無礙的因緣。

        不過,因為各人接受批評的能力不同,評論者也可能無心而有失溫厚,這是參與者要先有的心理準備。倘因討論而產生不愉快,最好能以無我的精神化解,否則,只有依無常之理,來者歡迎,去者隨緣了。

        自己一個人在家中看書,容易忽略微細而重要的地方,不自覺地把看不懂的義理及佛學名相輕輕略過。讀書會有效地改善這缺點。常因為有人提出疑問,促使大家找出解答。其次,每人讀書各有不同的體會,他人提出的心得,往往能令自己心領神會,得未曾有。其實,這也是因緣所生法:經中處處提倡親近善知識,及勸修學者不宜獨居山林之間,正是此增上緣俱備,集思廣益之意。每月定期的讀書會,加上團體的鼓舞,有督促大家努力精進,規律地打好佛法基礎的功能,比較偶一為之的活動有力。

        然而修學的親因緣,到底是自己的努力。倘若不在赴會之前專心研究,思惟書中的義理,參加討論的得益便減低。如果儱侗地以得過且過,趁熱鬧的態度參加讀書會,不但於己無益,也會影響他人。一分耕耘,一分收成,是必然而無僥倖的。

        在家學佛的推行,尤其在美加忙碌的生活環境,大家見面的機會不多,難得有集體活動。讀書會的另一好處,是增進彼此的友誼。小乘人守於休閑靜處,未免偏於個人而忽視群眾,這是重定而輕慧的一種表現。而另一方面,通常的宗教團體活動,不是著重儀軌,便是以社交遊玩為主,很少能兼顧綜合進修及日常生活上,學眾互相關懷共勉。研討結束時,大家不須急急散會,仍可繼續茶聚暢談,這在大乘佛法而言,益為重要。

        于此順便一提,準時開會的重要性。大家的時間都寶貴,難得有這種研討聚會,應該互相尊重珍惜,準時在約定的時刻開始,否則,有恐形成輕慢懈怠的習氣。

  每一個讀書會,最好有兩三個比較通達書中內容的會員為主幹,作為引導。但每次開會討論,仍須維持公開平等探討的氣氛。當知口才伶俐,學問淵博者,其意見不一定完全符合佛法﹔而木訥寡言者,也不見得沒有正確的理解。為了加強平等性,應鼓勵每一到會者都參加討論。不過,人人的個性,或多或少外向內向,是不可免的,毋須強求每人均發表意見,不求速成,以待時節因緣可也。

        至於人數多寡,以能讓有興趣發言者,充份發揮討論為理想,故不宜太多。如人數超過廿人,可以每次推舉一主持人,控制場面及時間。每次所討論的頁數,不必太多,毋須操之過急,速度以適合每次聚會的時間,能作深入的探討為宜。每月大家決定下一次的章數或頁數。熱心而時間充足者,可自己先多看幾章。

        選讀的書,當然要考慮大家的程度和興趣。初階者最好有系統地先讀『成佛之道』,再讀『佛法概論』,專著如『性空學探源』、『中觀今論』等,則視參與者之興趣而定。此外,印老的著作裏常常引証的根本經論,如『雜阿含經』、『大智度論』,也可選讀參考。對於中文水準不足的華僑及美加本國人,可用新出版之英譯『成佛之道』為題材讀本。如地處偏僻,或書籍難求,每開一新組,最好先預購一批書,以方便轉售未有書的朋友。

        讀書會人數不多時,雖然可在家中舉行,若要推廣,還是最適宜在佛教道場之內進行。首先,是場地與設備問題。理想的佛教場所,可以容納較多參與者,減少人滿見遺之憾。為了方便詳細討論,一個較大的黑板是不可少的。再者,是能興盛佛教團體對佛法之弘播,令有心來接近佛法的人,得方便之門,增長清淨正法的生根發芽。不過這要靠寺院和佛學會的支持了。導師生平最不主張宗派山頭主義或個人崇拜,這是所有讀書會參與者極須注意的。

        得到多倫多湛山寺的支持與歡迎,另一個『佛法概論』國語讀書會於去年九月在寺內新圖書館成立,由於場地十分理想,『成佛之道』粵語班也於『佛法概論』後,在今年一月移至同地進行,目前兩會共有近四十人參與,詢問如何加入者亦不乏其人。

        那一類的學佛弟子能從讀書會得益呢?以我的意見,不論初學、久學、出家、在家、男女老幼,都能得益。但無可否認,讀書會對「法行人」是比較對「信行人」容易推廣的。一般而言,信仰情緒高的人,喜好禮拜供養等宗教活動,對經論的研讀便稍為隔膜,恐怕不會太踴躍參與思辯討論。不過,讀書會的基本態度,對有興趣來參加的朋友,應是一律平等,無限歡迎的。

        我輩的希望,是這一形式的讀書會,能如雨後春筍地成立於美加及世界各城市。這要靠大家發願早日進行。如此,則不獨佛法得久住,也可開拓在家及出家菩薩修學的新氣象,這才是對導師一生努力弘揚正法最佳之回饋。

–– 謹以本文敬賀印公九秩又三壽!

一九九八年三月廿八日寫於多倫多市